各位玩家大家好,三国杀国战作为一款深受欢迎的策略游戏,其武将的修改与策略分析一直是玩家们关注的焦点。本文将围绕三国杀国战武将修改以及张任等角色的使用技巧展开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。
一、三国杀国战武将势力的猜测
1. 传统猜测方法
四国势力血量分析:魏蜀两国以四血武将为主,吴群两国则以三血武将为主。
四国势力技能分析:
魏国:掉血后不翻牌,说明可能为魏国。
蜀国:攻防技能不占优势,通常打死不亮,暗着不亮很可能为蜀国。
吴国:攻击力高,防御较弱,主动跳出来很可能为吴国。
群:扮演搅屎棍形象,人犯我我犯人,挺身而出很可能为群势力。
八人局BUG设定:前七位势力中有魏蜀吴,第八位很可能为群势力。
2. 统计学方法
杀与自己血数相同的暗将,杀错几率小。
魏蜀两国四血组合多。
根据身份和血值组合判断武将势力。
二、三国杀国战武将牌与原有武将区别
1. 魏国
甄姬【洛神】:国战版本需出现红色牌后才一次性拿走所有黑牌,原有版本是出现一张黑牌就获得一张。
乐进【骁果】:其他角色回合结束阶段,弃置牌后,若不弃置装备牌,则受到伤害。
2. 蜀国
刘备【仁德】:国战版本需给3张牌回血,原有版本是给2张。
黄月英【集智】:国战版本在发动火·诸葛亮技能时不能摸牌,原有版本可以。
甘夫人【淑慎】:回复体力时,可令相同势力的角色摸牌。
甘夫人【神智】:弃置手牌回复体力,数量达到体力值时回复1点体力。
3. 吴国
孙权【制衡】:弃置牌后摸等量牌,每阶段限一次。
陆逊【谦逊】:取消【顺手牵羊】或【乐不思蜀】的效果。
陆逊【度势】:出牌阶段将红色手牌当【以逸待劳】使用,每阶段限4次。
孙尚香【结姻】:选择一名已受伤男性角色,双方各回复1点体力。
丁奉【短兵】:使用【杀】时,可额外指定一名距离为1的角色为目标。
丁奉【奋迅】:出牌阶段弃置牌,与指定角色的距离始终为1。
4. 群雄
貂蝉【离间】:选择两名男性角色,视为其中一名对另一名使用【决斗】。
贾诩【帷幕】:取消成为黑色锦囊牌目标的效果。
马腾【马术】: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时始终减1。
马腾【雄异】:出牌阶段令相同势力的角色摸3张牌,若该势力角色数最少,回复1点体力。
孔融【名士】:受到伤害时,若伤害来源有暗置武将牌,伤害-1。
孔融【礼让】:弃置牌时,可将其交给其他角色。
邹氏【祸水】:明置武将牌,其他角色不能明置武将牌。
邹氏【倾城】:弃置装备牌,选择其他角色,暗置其一张武将牌。
田丰【死谏】:失去最后一张手牌时,弃置其他角色的一张牌。
田丰【随势】:其他角色进入濒死状态时,若伤害来源与玩家势力相同,摸一张牌;其他与玩家势力相同的角色死亡时,失去1点体力。
纪灵【双刃】:出牌阶段拼点,赢则视为使用【杀】,输则结束出牌阶段。
潘凤【狂斧】:使用【杀】后,可将装备区里的牌移动到玩家装备区或弃置。
三、司马懿、郭嘉受伤后明置武将发动技能
暗置武将不能发动技能,需在结算前点击技能,待武将牌上由潜伏变成准备二字时再掉血,才能触发司马的反馈、郭嘉的遗计以及夏侯惇的刚烈等技能。
四、三国杀国战武将编号顺序
魏国:曹操、司马懿、夏侯惇、张辽、许褚、郭嘉、甄姬、夏侯渊、张郃、徐晃、曹仁、典韦、荀彧、曹丕、乐进
蜀国: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、赵云、马超、黄月英、黄忠、魏延、庞统、卧龙诸葛亮、刘禅、孟获、祝融、甘夫人
吴国:孙权、甘宁、吕蒙、黄盖、周瑜、大乔、陆逊、孙尚香、孙坚、小乔、太史慈、周泰、鲁肃、张昭、丁奉
群雄:华佗、吕布、貂蝉、袁绍、颜良&文丑、贾诩、庞德、张角、蔡文姬、马腾、孔融、纪灵、田丰、潘凤、邹氏
五、三国杀国战如何变汉
1. 蜀汉称“蜀”的历史遗留问题
陈寿所著《三国志》尊魏为正统,为区分,以蜀代指蜀汉。
《三国志》的影响力导致很多人误认为刘备政权的国号是“蜀”。
2. 三国杀是否有必要纠正这个错误
三国杀入乡随俗,以蜀代指蜀汉是合理的。
纠正这个错误有利于游戏的历史准确性。
3. 改名为“汉魏吴群”的合理性
平衡各势力人数和主公数:蜀国主公少,东汉、季汉合并,南蛮、晋将入群,人数和主公数更加平衡。
符合历史逻辑:三国即汉魏吴,其他统一算作群,引入晋破坏了逻辑。
东汉角色归入“汉”势力:刘协、伏皇后等东汉角色应归入“汉”势力。
4. 答主构想的“汉魏吴群”三国杀
每个武将可以有多个版本,但只有一个概括版本。
每个武将可以只有一个势力,或有一主一副两个势力。
国战中,玩家的身份由主将的主势力决定。
通过以上内容,相信大家对三国杀国战武将修改和策略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大家在游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