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社区

《小说》视角之谜:作者障眼法还是老李本人?

2025-09-05 03:32:06
0

前些天在咖啡馆听见两位读者争执,一个说书里写日记的"我"准是老李本人,另一个坚持认为这是作者的障眼法。这倒让我想起去年重读《小说》时,对着满纸的"我"字犯嘀咕的夜晚。

一、纸页间的蛛丝马迹

第三章开头那句"老李把搪瓷缸搁在锅炉上,热气模糊了眼镜片",紧接着的段落却变成"我摸到办公桌第二格抽屉里的降压药"。这种视角切换就像突然换人开车,方向盘还没捂热呢就换了司机。

《小说》视角之谜:作者障眼法还是老李本人?

  • 关键证据1:第47页同时出现"我老伴的织毛衣针"与"老李家阳台上晾着蓝毛衣"
  • 关键证据2:工人登记表里老李的1952年生人,与"我"回忆1978年当学徒存在时间矛盾
  • 关键证据3:厂区平面图中传达室到三车间的距离,"我"说步行5分钟,老李总抱怨要走8分钟

时间线里的猫腻

事件"我"的版本老李相关描写
锅炉房改造发生在1998年冬档案记载1999年春
工会发劳保用品每人两副手套老李抽屉存有三副
评选先进工作者自称"躲在厕所抽烟"光荣榜有老李照片

二、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

最让人抓心挠肝的是第134页。老李女儿来厂里送饭,"我"详细描写了铝饭盒上的卡通贴纸,却对女孩长相只字未提。而后来车间主任老张醉酒时说漏嘴:"老李家丫头那对招风耳......"

这种叙事偏差就像老式收音机串台,明明该播新闻突然冒出戏曲唱腔。咱们细想,若是同一人视角,怎会对自己女儿的特征避而不谈?

物件里的双重视角

  • 英雄牌钢笔:"我"说笔帽有咬痕,老李的笔别在左胸口袋
  • 搪瓷茶缸:老李的掉漆在把手内侧,"我"的茶缸缺了个小口
  • 劳保皮鞋:"我"的41码摆在床底,老李领鞋时登记的是39码

三、车间烟雾里的真相

要说最明显的破绽,得数厂里那场事故。当时"我"正蹲在仓库点货,却能把老李在二车间被铁屑崩伤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。除非真有分身术,否则这视角跳转实在说不通。

不过也有读者提出,可能是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。就像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里吃土的雷梅黛丝,超现实元素在工业题材中出现也未尝不可。但对照作者同期访谈记录,他明确说过"这部作品要像车床刨出来的铁屑般真实"。

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翻开的书页上,咖啡馆里的争论声渐渐低了下去。或许正如老钳工们常说的,有些零件看似严丝合缝,总得留点呼吸的空隙才好。

标签:

上一篇:《客运大亨》攻略:实战经验分享

下一篇:《热血江湖》中的青莲花史:如何快速升级与解锁新内容

相关阅读